万历明君 第95章 克传弓冶,分化瓦解(3/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察院葛守礼、海瑞、给事中栗在庭等人为骨干,依靠着皇帝的支持,占据了明显的上风。

    但与此同时,南直隶等乡党、代表商户、士绅利益的晋党、文官保守党,也纷纷合流,对抗新政。

    这部分人,麻烦的地方不在于谁谁谁领头,要做什么事情来反抗。

    而是这些人,牢牢占据了大明朝官僚系统顶层以下,所谓中高层的位置,通过弹劾大臣、散布舆论、激化矛盾、非暴力不合作、依靠部司职权排斥上命等等方式,来实现他们的反击。

    只要中枢还要依靠官僚体系来运转,这种对抗就停不下来。

    更不是杀一两个人、贬斥某某就能解决的。

    只能通过不断地自我革新,来慢慢淘汰掉这些步调不一致,思想腐化的官僚,进而让大明朝这座老朽的机器,艰难而缓慢地迭代更新。

    一旦停滞这个自我迭代的过程,张居正高仪这些人,迎来的立刻就是反攻倒算。

    所以,朱翊钧从来都没有掩饰自己的支持。

    入了内阁,一定能得到他的支持。

    入了内阁,一定会有一个体面。

    这是给忧心身家性命的王崇古,一个保证,自己不会卸磨杀驴,也不是单纯利用他。

    更是在提醒王崇古,他们如今方向一致,都是着眼于九边,如何不能互相倚靠?

    王崇古听懂了皇帝的意思。

    不由默然。

    这是他头一次遇到说话说竟的皇帝。

    都说君无戏言,皇帝从来不会轻易许诺,也不会轻易表态以后的事——这种承诺,都是会上史书的。

    就像方才皇帝所说,定然会给阁臣一个体面,那以后若是遇到那种明着造反的阁臣呢?

    皇帝不应该佩戴枷锁。

    但此刻,皇帝竟然亲口告诉他,无论如何,入了内阁,都有一个体面。

    这是在安他的心啊。

    太急了。

    王崇古心底叹了口气。

    起初他踏入承光殿,还在以这位皇帝作为假想敌,思虑着如果皇帝要胁迫威逼他,他将如何应对。

    但在皇帝一番表态之后,他却是已经带上了三分怜悯之心。

    没错,就是怜悯。

    他跟皇帝才见面第二次,就又是拉拢自己入阁,又是承诺自己安心。

    妥协商讨、情真意挚固然好,但这可是皇帝!

    九五之尊不得不用这种方式,可见小皇帝操切到了什么地步。

    只能说明,皇帝觉得,整备京营之事,已然刻不容缓。

    同样说明,湖广的大案,带给皇帝的压力,也不像他所表现的那么轻松。

    林林种种,才让自己这个受皇帝厌恶之人,在称上重逾千斤,不得不出力拉拢。

    皇帝话音落后,王崇古心念一转,也不过瞬间,已经是准备接下内阁之位。

    突然想起一件事。

    话到嘴边又改了口:“既然陛下用臣,是要臣谋划九边,扫荡鞑靼。”

    “那,臣有一事不解。”

    朱翊钧挺直腰脊,肃然道:“王卿且说。”

    王崇古神色疑惑:“陛下,既然要荡平鞑靼,为何前几日,您在祭祀诸帝王时,又祭祀了前元。”

    元世祖被世宗抬出了祭庙,不是他一人心血来潮,看不惯彼辈。

    在世宗登基前后,大明朝便经历数次大规模的鞑靼入侵,边镇军民苦不堪言,天下百姓沸反盈天。

    正是因为这种怨声汇集,才有废除元世祖祭祀之事。

    如今皇帝要整饬兵备,一心荡平鞑靼,却又祭祀前元,令他不解。

    前些时日他心怀疑惑,却没机会问来,今日他待价而沽,正好宣之于口。

    朱翊钧听了王崇古这话,突然一笑,他还以为是什么事。

    他站起身来,收敛神色认真道:“王卿,这正是为了鞑靼俯首称臣之时所准备的啊。”

    王崇古一愣,皇帝想的是这么远的事!?

    朱翊钧继续说道:“朕明白王卿的意思,我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自然不能认虏作父。”

    “但,我朝礼仪之邦,仁德之国,难道要在剿灭鞑靼之后,尽数诛戮么?”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