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逐鹿天下 第405章 出巡(三)(3/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比男工更加便宜。

    工厂为了节约成本,能用女工的位置,都尽量使用女工。

    纺织车间绝大部分工人都女工,锅炉房和搬运工,他们都是男工。

    这家工厂实行三班倒,人修机器不修的模式,每个班组工作八小时,劳动强度不算高。”

    苏河听到纺织女工这个工资,他比较满意。

    每月二两银币,以现在的粮食价格,足以让一家五口人吃饱饭。

    他看向纺织厂内的机器和动力结构。

    工厂的动力结构,与之前大同小异。

    工厂内的纺织机器,都是由一根天轴带动,通过皮带与机器相连。

    但这些纺织机器,与苏河初次见到的机器,模样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他看着这些机器的效率,与初代机器相比,至少提升了三四倍。

    “这些机器更先进,它们织布的速度太快了。”

    杨文才肉痛的说道:“这是瑞勇牌纺织机,已经是第七代纺织机。

    一台纺织机价格,就高达八万两银币。

    这一个工厂,一共有三百台纺织机,每五台纺织机,就需要配备一台蒸汽机。

    这一个工厂只是机器投资,就需要五千多万两银币。”

    杨文才说出这个巨额的数字,震撼了随行的很多官员。

    大华王朝今年的岁入,也只不过是五千万两银币,这一家工厂仅是机器就投资了五千万两银币。

    海军部长李青木小声询问少府令李天魁。

    “一家纺织厂,投资就五千万两银币,你们少府那么多纺织厂,这是投资了多少银币。”

    他在心中盘算着,五千万两银币,这能建造多少艘战列舰。

    皇家海军和皇家陆军,每年为多拿几十万两银币的军费,争的面红耳赤。

    没想到这些商人,建设一个工厂,只是机器投资,就花了五千万两银币。

    李天魁苦笑道:“李大人,我们少府的纺织厂,连这个纺织厂十分之一的规模都没有。

    全国有这个规模的纺织厂,一共也只有四家。

    一家在包头,它是毛纺织厂。

    一家在天津,就是这家棉纺织厂。

    剩下的两家,一家在杭州,一家在松江,它们都是丝绸纺织厂。

    这四家纺织厂,全部都不是少府旗下。”

    李青木听着这么大规模的纺织厂,竟然有四家,他感慨的说道:“投资这么大的纺织厂,他们真能回本吗?”

    苏河听到这句话,他笑着说道:“买的没有卖的精,杀头的买卖有人做,亏本的买卖没人干。”

    杨文才听到苏河这句话,他吓的直接跪在地上。

    “陛下,我们都是正经商人,可不敢做杀头的买卖。”

    苏河看着杨文才应激表现,他笑着说道:“我又没说你,这家工厂是你们杨家的吧!

    工厂里的工人和工厂管事,对你的态度不太正常。”

    杨文才战战兢兢的站起身,回应道:“陛下,这家工厂,仅靠我们杨家,那也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钱。

    这是有十多家商人合伙投资。

    现在商界流行合股开公司。

    市场的变化太快,开办一家公司,耗费的钱财又太多。

    为了避免破家,并整合很多人的资源,大型公司基本都是好几家合股。”

    苏河听着杨文才的介绍,朝廷对很多经商政策松绑之后。

    这些商人的主观能动性很高,股份制公司都搞出来。

    他估计再等一些年,股市也能被这些商人鼓捣出来。

    杨文才又看向李青木所在的方向,道:“李大人,别看这家纺织工厂投资很大,只需要三到五年时间,这家工厂就能回本。

    机器的使用寿命是十年以上,剩下的时间就是纯赚。”

    苏河一行人,走出纺织车间,继续沿着工厂参观。

    他向杨文才问道:“现在纺织品的市场怎么样?销路顺利吗?”

    杨文才恭敬的回道:“陛下,随着朝廷分田到户,百姓们手中有了些余钱。

    村中很多人,家里只有一套破旧的衣服。

    他们有了余钱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