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一百七十九章罢黜李承乾 新立太子李治(3/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直保留,如果以后还回,土地尽还,如果有其他唐民愿搬迁而来,也照样分化土地,一视同仁。”

    人口,才是最大的资源。

    有如此好的政策,一定能吸引更多的百姓搬迁而来。

    贞观年间,大唐境内,蝗虫肆虐,洪水泛滥,有个别道州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为富贵人家为奴做婢。

    相比之下,更多的难民更愿意逃往高句丽。

    “殿下仁德,但是那些将士回归唐土,可能以后就是我们的敌人了。”

    林志不知道李承乾的目的何在,但是放这些军士回去,肯定还是会再次被征召入伍,用来对付他们。

    “不,他们从始至终都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并肩作战的战友,以后,你会明白的。”

    李承乾没有解释过多,欲速则不达。

    “是末将多嘴了,末将立刻给裴将军回信。”林志请罪,是自己逾越了。

    “全军统计出来了吗?有多少唐军将士,愿意留在这里安家呢?”

    将士回归,是无奈之举,李承乾肯定是希望这些军士,都能留在高句丽了。

    “有三万多,其中还包括了重伤残者。”林志回道。

    “也好,比本宫预想之中,还多了不少。”

    诸多移民政策,颇具成效。

    能让唐军愿意留下来,这是极难的。

    “此外,周边各国也是异动频繁,进入内陆打探消息的众多。”

    大唐表明了立场,那么高句丽、新罗和百济处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周诸国虎视,西与大唐互为边界,北与奚、契丹、靺鞨相接壤,南与倭国隔海相望。

    无一例外,这些小国,都是大唐的小弟,成为了唐国的马前卒。

    纷纷进入内地刺探消息。

    这些藩属国一旦联合,也是极为的难缠。

    “迟早会有一战,不良人也深入北境,打探诸国信息,特别是靺鞨。”

    靺鞨骑兵,天下无双,是女真族的前身,善骑射,人数虽不多,但是在战场上的作用非常巨大。

    以李承乾现在的实力,是不足以对李唐帝国造成威胁,但是要逐一灭掉大唐的几个藩属国,还是有可能的。

    这也是他战略目的,逐步蚕食周围势力。

    不过,高句丽、百济刚刚经历战乱,还需要时间恢复,还不够立即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天下大势变动,作为能正面与大唐一较高下的薛延陀,自然也不能例外。

    此时的薛延陀在乙失夷南的带领下,达到了巅峰势力,东起靺鞨,北延伸至漠北以北,西与西突厥接壤,就领土而言,约占有大唐的三分之二,能动员兵力可达二十万。

    实力暴涨之后,薛延陀夷南可汗,就本想与大唐一较高下了。

    夷男可汗胸有大志,能力出众,最初起事之时,部落男女老少只有七万人,短短数十年间,便成立了薛延陀汗国,成为了继东突厥后的第二个草原霸主。

    夷男能力可见一斑,如果不是其死的早,大唐想要攻灭薛延陀,肯定不是一件易事。

    早在640年,薛延陀和大唐便有了一次大冲突,薛延陀战败,但是,大唐也只能见好就收,不敢进攻薛延陀的内地。

    而在649年时,夷南病死,李世民见时机已至,当即下令,进攻薛延陀,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灭亡了薛延陀。

    薛延陀的实力不弱,是大唐之下的一个大帝国了,其作为,是直接能影响到天下走势。

    “本可汗,心有一憾,就是不能在有生之年马踏长安了。”

    病榻之上,乙失夷男可汗哀声叹道。

    “如今大唐正值大变革之时,你们兄弟只要齐心,定能踏破大唐,完成本可汗的遗憾。”

    夷男侧过头来,望向牙帐内的两个大汉。

    他们分别是小可汗大度设和突利失。

    李世民为了预防薛延陀崛起,于633年,以天可汗的名义对大度设和突利失册封为可汗,妄图让薛延陀陷入内乱之中。

    但是有乙失夷男坐镇,薛延陀稳如泰山,不曾出现过任何的动荡,反而越来越强盛。

    “父汗,你一定会好起来的,待时,我们父子三人,一齐饮马渭水,坐看长安日落。”

    大度设开口道,脸上流-->>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